关于面麻
面麻名称的由来
现在拉面里最常见的配菜之一「面麻」,在昭和20年代(1945年-1955年)之前的日本被称为“中国竹”,别名叫“支那竹(SHINACHIKU)”。它的原料是日本本土没有的一种竹子品种“麻竹”,这种竹子在台湾被晒干制成笋干,使其更加方便长期保存。烹饪方法一般是用油炒或者与猪肉一起炖煮。
我司在台湾的前身公司看中笋干的商机,于是率先在台湾进行生产,并开始向大陆的沿海地区销售。到了大正时代(1912年-1926年),当时的公司总裁<郭松吉>在没有业务往来的日本停留时,偶然在横滨中华街发现了印有自家商品“丸松印”商标袋子的笋干。他还惊讶地发现这些笋干被用作拉面的配菜。这一意外事件促成了后来与日本直接贸易。
「面麻」起名的契机则是在第二世界大战后的某天,当像往常一样在台湾申请向日本出口笋干时,因出口名称沿用“支那竹(SHINACHIKU)”,被认为带有贬义,因此遭到了抗议。我司的名誉会长,郭松吉的儿子<松村秋水>经过反复斟酌后,认为「在日本、笋干(麻笋)被用于拉面(面条)之上的」所以提出了将名称改为“面麻(MENMA)”的想法。不久之后,这个名字被广为流传,最终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称谓。正因为我们是赋予<面麻(MENMA)>起名的创始人,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对产品的热爱,使我们比其他任何制造商对我们的产品都有更炽热的情感。